說麥金塔可能有些人會不明究理,
如果我說蘋果,
相信各位狂人們肯定不陌生.
看看身邊有多少朋友拿Iphone或者Ipod?
這個幾乎改變了全球3C生態的一流品牌,
在已故的Steve Jobs天馬行空的創意還有可怕的Marketing Strategy之下,
造就了無與倫比的空前成功,
蘋果有如此成就,
Steve Jobs絕對功不可沒,
甚至很多人說沒有Steve Jobs就沒有今天的蘋果;
但鮮少人知道,
蘋果背後其實有一位幕後功臣,
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Steve Wozniak.
Steve Wozniak當年在HP的時候結識了Steve Jobs,
兩人一拍即合,
並且共同創立了蘋果電腦.
Wozniak憑著本身對Computer Science和Engineering的專精與熱情,
幾乎一手包辦了所有蘋果的大小研發事務,
讓Steve Jobs能更focus在管理還有Sales的領域.
他們一起經歷大風大浪,
從Jobs的人生低潮到蘋果一路走上世界的巔峰,
Wozniak卻只是用他一貫低調的處事原則不離不棄,
他位高權重卻從不迷戀功名利祿,
不曾參與管理因為他只願全心投入心愛的研發事務,
甚至將九成以上的持股都分給一同打拼的蘋果員工.
對他而言,
只要能為熱情而活,
一切的錢財或者名聲都只是幻影罷了.
你說他份量不夠?
Wozniak或許不夠光鮮,
但Machintosh的基礎是他打下的,
假如沒有這位和藹可親的最佳第二人,
Steve Jobs肯定沒辦法帶領蘋果走到這一步;
甚至,
就不會有蘋果.
Mercedes Benz G500就是一台這樣的車:
或許沒有G55 AMG來的光芒四射,
卻同樣不容忽視;
甚至,
比起G55過分強調出類拔萃的On Road性能,
G500在許多設計與配置上反而更像是一台傳統G-car.
那晚我在博愛特區一代駕著G500閒晃,
儘管這台03 Model的G-Car已經算是很現代的版本,
比起80甚至70的G而言本當多些時下的奔馳味,
但令人訝異的是這台車依然有著沉重無比的油門,剎車跟Steering.
連電控按鍵的手感都帶著點層次,
或許03還不夠新?
但記憶裡約莫同時期的W211或者那時的S-class都有著單靠一隻手就可以搞定的方向盤,
就算是兩段式油門也不致到"沉"的地步;
G-Car則是截然不同的感覺,
有點像是我的Carrera 3.2,
可能誇張了些但那樣駕駛的感受確實有些dejavu的錯覺,
近乎傳統機械式老車的回饋;
但底盤又是另外一回事,
尤其在碎震的處理完全就是一台on road Mercedes該有的水準,
絕對沒有任何記憶裡過坑洞就晃到不行的off raoder feedback,
不禁令人懷疑這真的是一台很Hardcore的越野車麻?
再來就是Firm到不行的車身,
儘管十年車齡還是有著一點內裝異音(真的只是一點點而已),
一旦坐進G-Car裡你會有種無所畏懼的安心感受;
請原諒我庸俗的用詞,
但這車真的是無比紮實,
我尤其喜歡那老味十足的關門聲,
到底是六角鎖的設計還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也說不清,
但你聽不到一般刻板印象裡的悶哼聲,
而是一種近乎清脆的逗趣聲響.
G500可能沒有G55的暴力加速,
說老實話這具V8裝在G-Car上面多數的時候也跟這台車一樣Firm,穩重,
沒法像G55的Kompressor那樣激情;
G500可能沒G55那樣Iconic,
光少了AMG的Badge就很難令多數人對他留下強烈的印象;
但對我而言,
G500好像Steve Wozniak,
他沒有Steve Jobs或G55來的華麗亮眼,
卻更加承先啟後,
奠定基礎,
踏穩腳步,
貫徹理念,
內斂的形象底下蘊藏著的更是一台傳統G-Car一切迷人特質的總和;
他或許不是一台Dream Car,
卻是一台真正可以陪你一直走下去的稱職夥伴,
更是G-Class名正言順的Legacy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