椒王:The New Polo 230 TSI Comfortline

「青之綠葉果兒長,辛辣甘甜任人嚐。紅裝雖艷性剛直,亭亭玉立鬥艷陽。」

這一首,我特別獻給“Polo”。第一代“Polo”在西元1975年登場,因為其經濟、實用與可愛等特性,馬上就成為全西歐地區最暢銷的車型之一,如今已是第六代,是否名符其「詩」,掀背車為何總是令人魂不守舍?請聽我娓娓道來…

文&圖:馬里.華納

 

【一椒,多吃。】

鮮辣椒、乾辣椒、辣椒粉、辣椒醬。

多樣化的呈現形式,

食(實)用度可不輸。

以體積大小區分,

通常越小的椒越辣,

辣椒有多種使用方式,

呈現出來的辛辣度也截然不同,

再搭配出浸、炒、煮、烤、泡等操作手法,

得以呈現天香,得以呈現車香。

新的外觀設計嗆辣如火,

炫亮紅加上箭形側腰線連貫車頭、車尾與“Polo”不容錯認的銘標,

使人唇齒留香。

車的議題:家庭守護、性能加速、容置大物,

它似乎也全包了。

搭載多種主被動安全系統:ESC、ASR、EDL、EBD、ABS,

並配有六氣囊與MCB二次碰撞預煞系統(感知碰撞後防止二次碰撞),

而我認為最實用的莫過於ACC自適應巡航(除了最低階版其他皆有標配)了,

而由於MQB模組化橫置平台運作,

車身尺寸比上一代加大,

實際容積也增大了(六四傾倒真的是我最愛的系統了),

而從最低階版本開始,

即有雙區恆溫空調與我前所未見的空調輔助系統—Air Care抗過敏原活性碳車內過濾器,

還沒駕駛之前,

我即認定它是一個金玉其外,

內裡不壞的產品,

接下來,我該怎麼個凌虐法?

【浸、炒、煮、烤、泡。】

1.0升TSI三缸渦輪汽油引擎與七速DSG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(DQ200),115匹、20.4公斤米扭力,辣得夠勁。

這顆引擎搭配這樣的變速箱,

很快的就能在低轉速給予您扭力,

加上短小精悍的車身,

在市區可說是如魚得水,

而在高速公路行駛時也能給您瞬時加速的力道。

辣,但是少了點麻,

沒關係,我們拼的是下坡。

在上坡啟程時,

扭力暢通感易使歡愉,

不過您很快就會收起笑容,

因為在轉速過了扭力峰值之後(3,500 rpm),

它幾乎是沒有力量的呀,

好在下坡時,

因重力加速度,

需要馬力較少,

而這具七速雙離合器算是伶俐,

在適當速度中退檔干預少,

又因為車頭、與車重輕,

慣性變化小,下降,

屁股一滑,就溜過去了嘛。

每當您試探油門,

就像辣油流進您的血液一樣,

再踩深一寸,

又向內吸了,

我大喊一聲:「好辣!」,

在幾近達到油門的80%前,

是絲毫不推頭的(髮夾彎不在此限),

您不得不讚嘆MQB底盤設定與EDL電子防滑差速器(當輪速差異過大時,自動介入煞車分配輪速)之強大,

此時,

全身的毛孔已被燃遍,

論煞車,

我認為反應較為平凡,

原本想刁鑽個幾句,

不過後來想了一下,

它是民用車,不是GTI呀,

我就不再軟土深掘。

我真的愛織布椅,

管你說的廉價。

椅子跟操駕絕對是有極大關係的,

我恨透了皮布椅,特滑的那種,

每當在極限過彎時,

椅子的摩擦力總是抓不住我的身體,

一但游移,姿勢不正,車就慢了,

而“Polo”得過彎低側傾與織布以的完美貼合,

少說也讓速度快了一時半刻吧。

MQB模組化橫置引擎平台,

辣得均衡無虞。

市區與高速行路十分穩健,

到了山中拼個你死我活時,

我矇了,彎中竟然還撐得住?

你問我,到底開起來是軟還是硬呀?

都不是。

雖然是前麥花臣與後扭力樑的懸吊組合,

不過在過彎時的支撐性卻跌破我眼鏡,

車身動態十分穩定,

但在平路的行路質感又極度地安靜、但還是有被消弭後的坑洞起伏感,

坐得舒適。

“MQB”底盤,

理性極致調教的代名詞,

當之無愧。

【辣得我口,紅油沾手】

熟麻熟辣,熟快熟慢,沒有絕對,

你以為的,大馬力最為堅強,

殊不知在山道上,輕巧才是天堂,

雖然只有115匹小馬力,

1,190公斤重的車身搭配重心轉移,

以及轉向得宜,

雖無法飄移,

但也如燕輕盈,

還有什麼好挑剔?

外型鮮紅、小巧且穠纖合度,

入舌厚稍稍灼熱,

更是不少嗜辣者的首選,

朝天椒,是我心目中的椒王;

“The New Polo 230 TSI Comfortline”,

是我近期以來試到的掀背車王;

Polo#來頭不小的主題曲歌手吳卓源(Julia Wu),

更是我心目中的女歌王,

“The New Polo 230 TSI Comfortline”辣與否,

全看您怎麼嚐。

Exit mobile vers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