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前有功,死後顯靈:Hyundai Tucson 1.6 Turbo

文 馬里.華納   圖 李昌隆

不知道這個標題是否下得過了?

自民國99年來,此款SUV在台灣地區皆是以“ix35”為名,大眾寄予厚望,為的是希望ix35體內能流有幾分當年Hyundai概念車“ix-onic”的血液,外型新穎前衛、獨樹一幟,直至民國107年,重新同步歐洲市場以及韓國市場,以「重生」的姿態在台灣國內銷售。

 

改名,改運?

老的東西,總是比較帥。Tucson原為美國亞利桑那州南部的沙漠,當地最著名的就是印第安納族的部落也叫”Tucson”,先後被墨西哥以及西班牙統治,佛朗明哥的熱情如火和著莎莎醬的奔放豪邁,有著多元文化更是象徵個性融合的名字,並且,此名更曾被寫在”The Chainsmokers”的”closer”,”Stay and play that Blink-182 song, that we beat to death in Tucson”,承載著多少北美青年的回憶,哎,命名總得有故事嘛,還是“Tucson”好!

你說有所突破嗎?

「馬里,慢點!」攝影師昌隆說著。但是,叫我怎麼慢呢?雖說車身重心高,但我對這部底盤真的很有信心,後懸吊採用多連桿設計、雙下臂結構,大幅增加後軸貼地性及舒適度,當我在山道下坡直線加速時,飄然感絲毫無存,「駕馭,來自感受」,而不是因為我先上網看了,它是前BMW M GmbH部門的副總裁Albert Biermann調教的。

還有,你們也知道嘛,五指山上野狗多,飄雨時視線更是不佳,我不停的左、右、左、右,閃完野狗,還要來一個大右彎,右彎中又有野狗,只能藉由操控來閃避動保協會的關切,過程中不只閃避了野狗,我也藉此感受到了這部車,搭載Sachs運動化避震器,懸吊並不到那麼運動,而是偏軟的,但又不軟到像皮蛋豆腐那麼軟,以致路感清晰但卻沒有明顯的跳動感,拜託,別問我皮蛋軟還是豆腐軟的問題。

彎道,我見一個殺一個,但是,三檔退二檔的干預稍嫌多了,是人體可以感受到的遲滯感,這具7速DCT雙離合器變速箱還是略微保守,不過26.8公斤米的扭力在低轉速(1500rpm~4500rpm)時就會全力輸出,177匹馬力給我的感受挺好的,來一個大直線,我用力拉,油門死命踩,眼睛掃視轉速表,渦輪的轟鳴聲持續至七千轉,渦輪引擎拉轉致七千的聲音更是非同小可,升檔的干預比退檔少了些,拉到七千,總該過彎了吧?

於是我轉了個彎,說到轉向,我會以「明確」來形容,轉東往東、轉西往西,前懸吊採用麥花臣式設計加上跑格化懸吊,大幅的提升了車頭的指向性,達到同級車最「歐」的表現。

別期待螢幕了,有必要嗎?

我是個試車員,這次不講音樂,對我來說,操控給我的感受是最重要的,這次試駕的1.6 Turbo是沒有選配螢幕的,原因為何?現代希望將車子的售價回歸到車的本質:安全、舒適、操控,只是沒了螢幕,USB音樂、收音機一樣是有的,對了,環視一下周圍,你會發現,內裝並無誇張的皮套配色或是絢麗的鋼琴烤漆,取而代之的是低調、體面的壓花,相較於同級國產車,它全然是以歐式思維設計,帶給你更細膩的感觸,打開全景天窗,抬頭看,我看見了Peter Schreyer(彼得・希瑞爾)對我說:「多講些,我還有負責設計外觀呢!」

出自他手

“Storm Edge”原廠以風暴線條這樣的形容這部SUV,沿用了二代的流體雕塑 “Fluidic Sculpture”理念,使第三代Tucson更增添了跑格氣息,折線、凹槽呈現出來的肌肉感誰不愛?17寸的鋁圈配置、雙層運動化擾流尾翼、雙出尾管以及整體的鍍鉻條線,「銳利、飽滿、跑格」的歐式設計,今晚有約會嗎?看看你腳下的LED迎賓照地燈跟LED門把氣氛燈吧。真有你的!彼得・希瑞爾!

 叫你坐挺一點啊!

關於後座的乘坐體驗方面,有人認為腰靠過挺、不舒適,但其實這僅止於短程移動,事實上,在長途通行時,具有支撐性的椅背往往更能分散背部肌肉的壓力,當然,後座也提供多段可調式功能調整至最適合你的坐姿。配有智慧感應式電動門,當Smartkey靠近尾門時將會自動開啟,六四傾倒當然也是標配,更能充裕的使用行李箱空間,咦?提到了敏感字眼?台灣當然可以放心講啦,希望等等上稿不會出現”404 error”?

本來已經做到了,而這次做得更好了

具備房車的舒適與操控,外加SUV的地形適應力與MPV的空間多變性,這些特質,成就了一台”Tucson”,不只如此,以歐式跑車外觀,呈現了車窗與車身的完美比例,低身車艙更是創造了大空間以及舒適度,比起上一代ix35更具敏銳的肌肉感以及令人無後顧憂的安全感,ix35與Tucson本為同產品,問我哪個是生前、死後?反正他是再獲新生了。

 

Exit mobile version